大部分公司還在苦苦探索物聯網的盈利點時,另一些廠家開始將目光投向今年大熱的增強現實技術。通過虛擬技術與現實的結合,人們可以獲得數據的輔助,從而對現實中發生的情況進行快速的判斷并作出反應。
這種被稱為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的技術正在被各大科技公司運用到包括游戲、教育、工業、家居、影視等在內的多個領域,并且被視為“后智能手機”時代的顛覆性技術,而原理則是通過實時的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和角度并加上相應圖像技術,在顯示屏幕中把虛擬世界疊加在現實世界中。
一個簡單的應用案例,用戶通過手機攝像頭對一個房間進行幾十秒的掃描,就能清楚地了解到各種家居產品擺放的位置和大小,這對于裝修或者重新購置產品來說變得更為簡單。
“AR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尤其是游戲、教育等領域。”IDC中國區總經理KittyFok,不過目前科技巨頭的起跑點處于同一水平,還沒有到大規模市場化的階段,所以真正賺錢的并不多。
商業伙伴之間的強強聯合也許能夠改變這一現狀。
19日,英特爾在2015IDF技術峰會上表示將與谷歌展開合作,通過將谷歌的ProjectTango以及英特爾的實感技術整合至一個Android智能手機開發者套件中,推動在移動設備深度感知領域的創新,開發者套件將于年底開始面向特定的Android開發者發布。這意味著,不久后將有更多的安卓手機開發者甚至是ODM廠商成為英特爾VR生態圈中的合作伙伴。
“AR的載體在于移動端,現在有大量的安卓移動端需要這個技術,英特爾通過與谷歌的深度合作可以直搗ARM的生態系統。”電子創新網CEO張國斌對記者表示,這樣既擴大了市場又打擊了對手。
在過去幾年,以高通為首的ARM架構芯片憑借功耗優勢幾乎壟斷了手機等移動設備市場,并且ARM生態中的競爭對手也在物聯網等新科技領域對英特爾緊追不舍。
不過,對于英特爾來說,與谷歌之間的合作意義也許并不僅僅在于移動端的崛起,而是技術上的布局。
英特爾CEO科再奇對未來科技有著三大設想,一是智能感知正在成為計算創新最前沿的領域;二是所有一切都將實現智能與互聯;三是計算正日趨成為人類的延伸。
“計算技術以往被限制在二維世界中,而目前則可以獲得更多類似人類的感覺。隨著計算技術的‘超級個性化’,你會希望計算機擁有視覺、聽覺和觸覺。”在科再奇看來,當人機交互走入人們生活后,計算機開始變得更有“人情味兒”。如果計算設備能感知人類的語言、肢體動作乃至情感并迅速做出回應和判斷,那么我們的未來生活和工作將變得簡單、直接和自然,但如何給計算設備加入感知能力?英特爾認為首先需要給計算設備一雙“人類”的眼睛。